• 重水

    重水(Deuterium oxide)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分子式D2O,相对分子质量20.0275,比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8.0153高出约11%。 在天然水中,重水的含量约占0.02%。由于氘与氢的性质差别极小,因此重水和普通水也很 ...

    栏目: [毒物] | 折木 奉太郎 评论 1 已查阅 1453 次
  • 一氧化碳 attachment

    一氧化碳CO经呼吸道吸入。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 空气中CO分压越高,HbCO浓度也越高。吸收后的CO绝大部分以不变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在正常大气压下,CO半排出期为 ...

    栏目: [毒物] | HTS幻方 评论 7 已查阅 2082 次
  • 毒物学:雷公藤

    雷公藤是卫矛科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它对别名很多,浙江称它为黄藤根、菜虫药、断肠草,湖南则称为黄药、水莽根,江西称为山花色,云南称昆明山海棠等等。雷公藤对人、畜均有毒,不过毒性较小,需要大量内服和较长时 ...

    栏目: [毒物]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1532 次
  • 中禅寺秋彦

    中禅寺秋彦是日本作家京极夏彦所著的京极堂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其主业为旧书店“京极堂”的店主,家业为武藏晴明神社的神主,副业则是驱魔师。 学生时代像个肺痨患者,气色极其不佳,身材瘦过头。与关口巽、榎木津 ...

    栏目: [侦探] | 折木 奉太郎 评论 2 已查阅 1415 次
  • 犯罪现场调查步骤简介

    内容来自网络 首先多数破获的杀人案件都是在最初的48小时之内完成的.48小时之后,破案一般会越来越难. 原因: 1.没有出现的目击人一般不会再出现.而且他们对时间的记忆也会变的模糊起来. 2.在最初的调查以及做完分析 ...

    栏目: [侦探] | 总探长 评论 3 已查阅 1819 次
  • 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也称贝叶斯推理,早在18世纪,英国学者贝叶斯(1702~1763)曾提出计算条件概率的公式用来解决如下一类问题:假设H[,1],H[,2]…,H[,n]互斥且构成一个完全事件,已知它们的概率P(H[,i]),i=1,2,…,n,现观察到 ...

    栏目: [效应] | 刍童 评论 2 已查阅 1356 次
  • 卢维斯效应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想得太好,就是骄傲,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如项羽一般,骄傲自满的人往往最后会走向失败,而能笑到最后的恰恰便是懂得谦逊的,不会把自己想得太好的人。而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 ...

    栏目: [效应] | 无名侦探 评论 1 已查阅 1267 次
  • 毒物学:塔崩(Tabun)

    塔崩(Tabun)是一种有极强的毒性的物质。它是清澈无色无味的液体,有轻微水果香味。由于它会严重地影响哺乳类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致命,塔崩被视为一种神经毒素。作为化学武器,联合国在1993年颁布第687决议 ...

    栏目: [毒物] | 伤蓝 评论 3 已查阅 1800 次
  • 毒药学:铃兰

    铃兰,又名君影草,风铃草谷中百合(lily of the valley),圣母之泪(lady tears),天堂之梯(ladder to heaven),属于百合科,铃兰属,味甜,高毒性。铃兰原种分布遍及亚洲、欧洲及北美,特别是较高纬度,像我国东 ...

    栏目: [毒物] | 伤蓝 评论 2 已查阅 1819 次
  • 追日效应

    当以周围的事物为目标,只要自己一直朝着事物运动,自己与事物的距离就会不断减少。而以太阳为目标时,不仅不会使距离减小反而可能会加大。 指生活中那些由于没有认真思考问题或因思维定式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对事物 ...

    栏目: [效应] | 妖精的逆徒 评论 1 已查阅 1089 次
  • 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Holmes)

    夏洛克·福尔摩斯,最初译为歇洛克·福尔摩斯,是一个由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亚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虚构侦探。福尔摩斯自己称自己是一名“咨询侦探”,也就是说当其他私人或官方侦探遇到困难时 ...

    栏目: [侦探] | 伤蓝 评论 4 已查阅 1941 次
  • 电车难题 新人帖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是:“有7个孩子在铁轨上玩,其中一个孩子提议说‘这边太危险,我们去另一边废弃的铁轨上玩吧’”其他6个孩子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只有那个孩子去了。此时一 ...

    栏目: [悖论] | 顾北 评论 7 已查阅 2312 次
  • 达克效应 新人帖

    达克效应(D-K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effect)。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 ...

    栏目: [效应] | 妖精的逆徒 评论 0 已查阅 1359 次
  • 有机试剂类毒药

       苯酚(石碳酸)、甲基苯酚(制剂为来苏尔)、甲醇、水合氯醛苯胶及硝基苯,是实验室.化学工业及制药工业广泛应用的有机试剂。 苯酚和甲基苯酚能迅速凝固细胞的蛋白,使局部组织坏死,并抑制呼吸中枢、血管调节 ...

    栏目: [毒物] | 端·莫里亚蒂 评论 2 已查阅 1431 次
  •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

    栏目: [效应] | 断红 评论 0 已查阅 1478 次
  • 毒物学:洋金花(曼陀罗)

    洋金花(学名:Datura metel),别名闹洋花、凤茄花、风茄花、曼陀罗花。属茄科植物,是中医学常用的草药,但具有毒性,不能过量服用。白花曼陀罗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高30~100c ...

    栏目: [毒物] | 伤蓝 评论 3 已查阅 1875 次
  • 茶叶悖论

    “茶叶悖论”是爱因斯坦192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茶叶在茶杯中当被搅动后的现象:茶叶回游到杯底的中央,而非预想的在螺线型离心力作用下被推动到杯底的边缘。最初的解释来自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6年一篇用于解 ...

    栏目: [悖论]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1866 次
  • 上帝悖论,上帝是全能的吗? attachment

    基督教宣称上帝是全能的,有些无神论者就给教会出了个难题: “全能就是什么事都能办到,对吗?那么请问,上帝能造出一个连自己也举不起来的大石头吗?” 教会无法回答。因为这是一个悖论,如果说不能,则上帝就不 ...

    栏目: [悖论] | 无名侦探 评论 2 已查阅 2339 次
  • 缢死的机理

    内容来自网络 我们知道,颈部是连头部和躯干的狭窄通道。这里有呼吸道、血管、神经以及食道等经过。绳索以及其他物件压迫该部位,使其失去功能或者发生突变,就可能引起死亡。首先,绳索等物压迫颈部能够使呼吸道闭 ...

    栏目: [法医] | 总探长 评论 2 已查阅 2028 次
  • 狄德罗效应

    18世纪法国一位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某天友人赠其一件高级睡袍,他非常喜欢。但当他穿上之后,开始觉得家里的一切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于是不得不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但最终她仍不觉得开心,因为他最终发 ...

    栏目: [效应] | 殇熙 评论 2 已查阅 1582 次
  • 赫尔克里·波洛(赫丘勒·白罗)

    赫尔克里·波洛(又译赫丘勒·白罗),是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一位比利时侦探。他与简·马普尔并列为阿加莎·克里斯蒂最有名且长寿的角色之一,于出版于1920年至1975年且背景设定于同一时代的33部小 ...

    栏目: [侦探] | 伤蓝 评论 1 已查阅 1936 次
  • 密码整理

    内容来自网络 1.切音(古)​又称左声右韵,两两一组,分别取两字的声母和韵母组成新的读音。 eg:明四美把 明→ming→m 四→si→i 美→mei→m 把→ba→a 于是mima→密码 ​ 2.用拼音首字母加密英文(古)​RT,但 ...

    栏目: [侦探] | 总探长 评论 2 已查阅 1704 次
  • 伊甸园的蛇悖论 attachment

    这也是一个无神论者攻击基督教会宣扬上帝全能的悖论: 伊甸园的蛇是哪来的?根据《圣经》的说法,是上帝造的,所以上帝不全善;如果不是上帝造的,上帝也就不是全能的。 这条蛇在伊甸园上帝知道不知道呢?如果知道 ...

    栏目: [悖论] | 无名侦探 评论 0 已查阅 1740 次
  • 多看效应 attachment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 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

    栏目: [效应] | 无名侦探 评论 0 已查阅 1280 次
  • 二难推理——真假与选择 attachment

    二难推理有以下4种形式: ①简单构成式。A或者B,如果A则C,如果B则C,所以,C。 ②简单破坏式。不B或者不C,如果A则B,如果A则C,所以,并非A。 ③复杂构成式。A或者B ,如果A则C,如 ...

    栏目: [悖论] | 刍童 评论 0 已查阅 1801 次
  • 蔡勒

    推算日期的公式: W=[c÷4]-2c+y+[y÷4]+[26x(m+1)÷10]+d-1 W为所求日期的星期数,如大于7,就可减去7或其整数倍;c是所求年份的前两位数,y是所求年份的后两位数,m是月份数,d是日数。方括号则表示只取括号内数字 ...

    栏目: [效应] | 请平常 评论 0 已查阅 952 次
  • 法庭判决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曾与他的学生欧提勒士签订了教学协议:学生入学时先付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再付清其余一半学费。 可是学生毕业后迟迟不肯出庭打官司,也不补交剩余学费,老师于是向法庭提起了诉讼 ...

    栏目: [悖论] | Mr.Key 评论 1 已查阅 1303 次
  • 连锁悖论

    连锁悖论是悖论中的一大类,我仅简析连锁悖论。 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最先提出了谷堆悖论:"一粒谷子不能称作谷堆吧?再加一粒呢?也不是谷堆,再加一粒仍然不是......这样每加一粒谷子,每次都形不 ...

    栏目: [悖论] | 刍童 评论 1 已查阅 1577 次
  • 路西法效应

    社会科学工作者很少使用“善”、“恶”这样的词汇。大多数人更喜欢使用“暴力”、“攻击性”这样的词,或使用价值中立的精神病理学术语,一套关于失调的话语系统。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不在此列。 ...

    栏目: [效应] | 刍童 评论 0 已查阅 1128 次
  • 联觉现象 新人帖

    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 例如,色觉又兼有温度感觉,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绿色 ...

    栏目: [效应] | 挽恨 评论 12 已查阅 3327 次
小黑屋| 隐私政策| 侵权投诉| 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 切换繁体 |捐助本站
copyright 2019-2023 推理罪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