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为了获取私利等动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故意把自己装扮成精神病患者,称为诈精神病。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是个特殊问题,可能把精神病人误诊为诈精神病,造成冤案;若将诈精神病误诊为精神病,则将放走了罪犯。因此,对诈精神病诊断是一项极为严肃、科学性很强的专门技术。 1.伪装精神病的特征 伪装精神病表现为兴奋躁动、思维散漫、持续失眠的少见,多见如痴呆、木僵、缄默、健忘、妄想、幻觉、乱溺或吃大小便等。 归纳起来,伪装精神病有下述特征: (1)症状突然,终止也突然。伪装精神病总是在关键时刻,伪装者经过一番调查思考后,作出伪装的决定。当认为伪装已无必要或被识破后,伪装现象立即消逝。 (2)症状的夸张性和做作性。 (3)不符合精神疾病的一些规律。 (4)症状多变化,易受外界影响。 (5)发作的间歇性。 (6)对周围环境的敏感。 (7)强调自己有病。 2.识别伪装精神病的方法 为了正确诊断诈精神病,提出以下几点识别的方法: (1)鉴定人思想上既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又要了解各类精神疾病的复杂情况。诈精神病客观存在,需要提高警惕,遇到可疑对象,不要轻易放过,但也不是有些人所想像的伪装精神病很容易,因此轻易诊断诈精神病。精神疾病种类很多,而且表现各异,有的不典型,如果诊断人缺乏系统的精神医学知识,又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思想上如再有片面性,容易出现误诊情况,需要注意 (2)必须详尽收集各方面材料,充分了解“症状”发生的过程。要确立诈精神病诊断,全面的调查研究是必需的,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家庭、单位同事、邻居及熟识人员、同监犯等,也要包括被害方人员的反映。不仅了解表现的现象,更要了解具体表现,特别要注意了解“症状”产生的背景。 (3)对当事人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 1、要了解无明确的诈病动机和目的。诈病必然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没有动机的诈病是不存在的,而且多数是涉及生命攸关的大案。在诊断时必须对诈病的动机做反复肯定、否定的思考。 2、无病理特征,不符合精神病的规律。精神疾病是由各种精神病理现象有机组合的,每种疾病都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 3、当给予言语刺激时,可观察到植物神经系统改变,检查者要察言观色。诈精神病者当受到言语刺激时,会相应出现呼吸、脉搏、面色改变,出汗、坐立不安、不自然姿势等。 4、暗示性言语有时可有效果,由于诈病者总想把症状装的很像,所以容易接受外界暗示,有时反而矛盾百出。 5、对检查者常持有对抗态度,回避检查,“丑婆娘怕见公婆”,诈病者总怕自己露出马脚,所以对检查采取回避态度,不愿住院。一旦被识破会动怒、伤人。 (4)其他检查的诊断价值:脑电图对伪装的鉴别五很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