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心理障碍是指在交往中的自我心理调控失常,不能自我调整情绪使之适应社会公认的各种规范的心理因素和状态。 人际交往活动中的心理障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7种:
1.自卑 这是“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势。有的社会组织,起点较低,规模较小,成绩不是很突出,知名度不是很高;有的个人“出身贫寒”、“来自偏远山区”、“孤陋寡闻”、“学业成绩平平”、“从来没有当过学生干部”、“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身材不出众”等,这些都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势。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为自惭形秽,没有交往的信心,不肯主动开口,把交往对象限定在很狭小的范围里,不能建立新的交往空间。
2.羞怯 可能是由于缺乏交往的实际经验,也可能是没有掌握基本的公共关系交往技巧,还可能是对对方的信息了解很少,因此缺乏交往的信心、丧失交往的勇气。这种羞怯心理在交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为担心交往失败而表现得紧张不安,不敢充分地与对方交流信息和情感。
3.猜疑 因为自卑和害羞,在人际交往的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比较少,而失败的体验比较多,很可能由对自己缺乏信心,而转化为对对方的诚意表示怀疑,不信任对方。具体表现为疑虑重重、拘谨小心,甚至捕风捉影,对他人言行总是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4.嫉妒 嫉妒心理,就是指对他人获得了某种利益或荣誉时,所持的极端不满和怨恨情绪。在公关交往中,具体表现为:当个人需求在交往中得不到满足时,当他人的成就、利益高于自己时,而对一切强于自己的人表现出的一系列的不快情绪。
5.报复 社会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单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强加于别人;更不能因为对方曾经表示过不同的意见而抱有成见;不能将自己某方面的不顺利或者利益的损失,都归罪于别人;更不能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或者把失败的责任全都推到别人身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这样做了,就属于报复心理。
6.自负 这主要是指,有的人常常怀着“自我中心”、“自我肯定”和“孤芳自赏”等心理态势。这种自负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为:优越感十分强烈,盛气凌人,不愿意附和他人正确的意见,不愿意认可他人的合理要求,不愿意赞扬别人明显的成绩,不愿意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7.自私 互惠互利,是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如果以自私的心理定势去与他人打交道,以纯功利的观点对待人际关系,就势必会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态势,就势必会影响到人际交往局面的打开。
克服交往心理障碍的方法:
①克服自卑心理,丢掉虚荣心,正确分析、认识和评价自己。尤其要充分发掘自己的优点,为自己的点滴成绩感到宽慰;同时,要努力做到与人坦诚合作、热情交往。 ②克服恐慌心理,保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积极精神。从工作能力、学识水平或其他技艺方面,去学着做一项比别人更精通的事。 ③转变心情,丢弃沮丧情绪。没有必要将自己与别人放在同一条跑道上赛跑,应该积极地另辟蹊径,肯定自我、欣赏自我。 ④做好充分的准备,知己知彼,选准契机,自我放松。选择自己熟悉的时间地点和谈话内容,精神饱满,从容不迫。 ⑤摒弃“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心态,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打开心胸,消除偏见,用富于弹性的、理解的、宽容的态度与人交往。如果对方确实比自己优秀,就应该勇于承认事实,及时反应对方的话语,赞美对方的业绩。 ⑥保持谦逊、期待的心情,以信任人、尊重人的态度与人交往。随时乐于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善于取长补短,随时不要忘记说“您真行!”或“谢谢您!,,尤其是你本身受到称赞时,更要这样说。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自己的谦虚,而且意味着自己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坚强的自尊心。 ⑦愉快地扮演幕后人物,踏踏实实地工作,多做少说,但在关键时说话要“一针见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