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成就
用户组:超级侦探
书币:0
推理币:2619
|
神州自古重廉洁,廉政攸关千秋业。为官清廉的楷模当推包公。北宋大臣包拯六十寿辰时,再三吩咐家人一律不准收礼。想不到第一个来送寿礼的居然是当朝皇帝。皇恩浩荡,太监也聪明,附诗一首:“道高德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这一军把老包公“将”得左右为难,不收礼是不给皇帝面子,收了礼又破坏自己的规矩。
黑面赤胆,青天白日,苍生父母,铁面无私。
包青天(本名:包拯,又称:包龙图,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杰出清官代表。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不阿,其出任公职时,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爱乌纱只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他断案英明刚直,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如《包公案》等。1062年,包拯因患病逝世,终年64岁。他去世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尽悼,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在市民文学和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当时,包拯的故事被安遇时和潘时任两人写成了小说《包公案》。《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公案小说,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全书十卷,安遇时编。编著者安遇时生平事迹待考。安遇时,明中代人,松江华亭人,早年中过武举,三代将门后裔,后迁居云南昆明府,著有公案小说《包公案》。
《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
像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中也夹杂了一些因果报应、鬼神梦兆等宿命论和封建迷信的内容。另外,作品中极力宣扬的忠君思想显然是对封建皇权的“愚忠”,这是不足取的。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这本小说时加以甄别。
小说戏剧中说他生得黑丑,被弃于荒野,是嫂夫人抱回抚养,一半是虚构,一半是将包拯幼子的经历移植到包拯头上,而包拯的黑脸,大概是从铁面无私演化而来的,从包拯后裔珍藏的肖像来看,包拯是一位方面白脸、眉清目秀的儒者。
包公一生其实没有留下多少破案的资料(仅有一则“割牛舌”见诸《宋史》),也没有什么“三口铡刀”、“打王鞭”、“势剑金牌”,更不曾被国太认作御儿干殿下,但他确实受到仁宗皇帝赵祯的信任和赏识。他和仁宗吵过嘴,甚至“唾其面”,但君臣从未反目。三十五年,依如股肱,死则亲奠,恩礼有加。上溯到比干、屈原,下至海瑞、于谦,没有哪位贤臣清官比他运气好。通观整个封建历史,也只有刘备与诸葛亮、李世民与魏征等少数几对君臣可以达到这样君臣无间的关系。
可见当时市民文学的发达与明王朝南方商品经济的繁荣。
但是《包公案》一书塑造的主人公包拯并不是以一位侦探的形象来出现,而是河南开封知府【开封是当时宋朝首都,包拯是开封府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外加检察院和法院院长】
所以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包公案》其实也不算是侦探小说的起源。但一定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辉煌,也是中华文化的骄傲。为后世的侦探小说创造做了铺垫。影响深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