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8|回复: 0

[新人报道] 毒药本草的历史变革(发着玩)

积分成就

用户组:超级侦探

书币:0

推理币:1911

发表于 2020-2-7 12:04:19 来自移动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毒药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发现的一类药物。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采食植物和捕杀动物,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难免因误食有毒的“食物”而产生呕吐、腹泻、昏迷甚至死亡。正如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但也同时根据中毒的表现而发现某些有毒的“食物”可以用来帮助捕杀猎物和治疗疾病,久而久之,人类开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自觉的运用这些经验,这样便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毒药物的知识并逐渐流传下来。例如写于先秦的《山海经》中记载了120余种药物,其中就提到,莽草可以毒鱼,无条可以毒鼠.芨可以毒鱼等。《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发现最早的一部医书,其中就有“毒乌喙”病名和“毒董、雄黄、乌喙、雷矢、半夏、藜芦”等有毒草药的记载。据考,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有了以毒药伤人的案例。另外,当时对毒药的临床安全应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尚书.说命》中有“药弗暝眩,厥疾弗廖。”其意思是说,用药如果不达到使人暝眩的程度,病不能治愈。这话至少反映了当时已经知道如何使用有毒药物,知道掌握应用毒药的分寸,暝眩而不致死,同时治好了病。《礼记》中也提到“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这说明当时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手段来预防有毒药物对人的伤害。《黄帝内经》也对有毒中药的使用进行了总结,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神农本草经》约成书于东汉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书籍,该书在序例中,对药性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产地、采收、真伪新陈、加工炮制、制剂、配伍、禁忌、服法 等都有明确的论述。而且根据药物的功用、毒性将药物分为三品,即“上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赢者本中经。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神农本草经》还有以汞剂、砷剂治病的记载,如以水银主治疥瘘、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等。

      此时虽然对药物的有毒无毒有- -定的认识,但受当时的条件,尤其是服石之风盛行,还存在着不少谬误,如列入上品的“丹砂、涅石、干漆”等药物,均为有毒之物。魏晋以后的医家对药物毒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些在当时的《吴普本草》、《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等本草书籍中均有不少论述。如《吴普本草》中各药已多见有无毒性的内容。《名医别录》记载有毒药物131种,不仅对《神农本草经》中的一些错误作了更正,而且记录了许多药物中毒的症状,如半夏“令人吐”, 蜀椒“多食令人乏气”,乌头、附子、斑蝥、芫青、水蛭“堕胎”等。同时也记载了一些解毒方法,如生大豆“杀乌头毒",葵根“解蜀椒毒”等。而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更是将当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并在序例中增列“解百药及金石等毒例",集中记载了解射罔毒、半夏毒、石药中毒等40余类,汇集解毒药130余种。

      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附子、乌头、大戟、甘遂、芫花、巴豆等有毒草药,并留下了如附子汤、乌头汤、十枣汤、吴茱萸汤等方剂。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含乌头的方剂有5个,含附子的方剂37个。如乌头桂枝汤、乌头赤石脂丸等。而且张仲景特别重视有毒药物的炮制,如在《金匮玉丽经》中提到“半夏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而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对有毒药物的炮制有比较具体的论述。如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等。

      南北朝刘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第-部炮制专著一《雷公炮炙论》,该书是在总结当时炮制经验的基础上,吸收道家炼丹术的部分制药方法整理而成。书中收载了约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其中包括许多有毒药物的炮制方法。如巴豆的炮制,书中记载:“凡修事巴豆,敵碎,以麻油并酒等可煮巴豆了,研膏后用。”

      唐代苏敬编著的《新修本草》,是我国药学史上第-部官修本草,是在全国药物普查的基础上编撰的,对药物的性昧、毒性、功用、形态、产地及采制要点等有了详尽的总结。其中记载有毒药物143种。例如就论述了商陆的品种考证及其毒性区别,“商陆有赤白二种,白者人药用,赤者见鬼神,甚有毒,但贴肿外用,若服之,伤人,乃至痢血不已而死也。”

      宋代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大量北宋时期的科技知识,也包括药物的一些发展。如汤、煮散、散、丸等剂型理论,论草药采收时月理论以及朱砂炼后服之杀人、芎芬久服暴死、苦参洁齿久而病腰伤肾各案。此时,一些简易实用的炮制方法也逐渐取代了《雷公炮炙论》中繁琐的炮制方法。如《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巴豆取霜、萝卜制雄黄、半夏曲等均流传于后世。

      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集本草学大成之作,它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本草学的成就。全书共52卷,载药1892种,附方11096首。在该书中,李时珍明确地将有毒与无毒药物区别开来,将其中312种药物表明有毒,并按毒性大小区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同时专列毒草卷集中论述有毒草药,共计载药47种。

      此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有毒药物的利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如明代末期的《白猿经》就记载了从草乌中提取乌头碱的方法。而在叶文龄的《医学统旨》、龚万贤的(万病回春).陈司成的《霉疮秘录》等医书中均记载了用雄黄、轻粉、朱砂等砷、汞制剂治疗梅毒,开创了世界上用化学制剂治疗梅毒的先例。

      清代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是搜集《本草纲目》所遗载的药物,并补人明清诸家学说及药物而成。因而收载了许多新的有毒药物,诸如鸦胆子、雷公藤、万年青等。而在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中也单列了毒草一卷。汪汲的《解毒篇》还专门介绍了药食之有毒者,以及中毒表现和解救方法。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大力扶持中医中药的同时,对有毒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一方面多次制定或修订《关于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规定》,对有毒中药和有毒中成药的品种作了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也对有毒中药作了标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2 年版) (一部)中就对其中的24种药标注为“小毒”,38种药标注为“有毒”,10 种药标注为“大毒"。另-方面,对有毒中药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人,对药物的毒性成分,中毒机理、解救方法以及有毒中药的品种、炮制、药理、临床应用均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成就集中体现在《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反映当代本草与中药学学术水平的代表著作,并出现了《毒药本草》、(有毒中草药大辞典》等专著。
返回列表 发新主题 回复
小黑屋| 隐私政策| 侵权投诉| 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 切换繁体 |捐助本站
copyright 2019-2023 推理罪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