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蓝 发表于 2019-6-22 17:39:34

晚期尸体现象:毁坏型尸体

一、毁坏型尸体尸体因受多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器官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死后变化,而被部分或完全破坏,称为毁坏型尸体现象,或称尸体分解,包括腐败、霉变、白骨化乃至后述的动物破坏等,实际上它还包括前述的自溶、自家消化。(一)腐败1.定义 因腐败细菌的作用使蛋白质逐渐分解和消失的过程称为腐败。实际上,尸体分解过程中各种细菌孳生,也分解脂肪和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被细菌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称为酸败。糖类被分解为单糖、醇,甚至二氧化碳和水,称为酵解。腐败是三者分解的统称。各种不同的底物受各种不同细菌甚至真菌的作用而分解。2.腐败菌群 引起尸体腐败的细菌,初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大肠腐败杆菌等肠管内的细菌,以后空气或土壤中的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外来细菌参与腐败过程。由于尸体的组织液、血液和淋巴液都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各种细菌能在尸体内大量繁殖,并沿血管和淋巴管扩散至全身,使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分解。3.腐败的发展和形态变化 腐败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其发生的早晚和发展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态表现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尸臭,腐败气泡和水泡,尸绿,死后循环,腐败静脉网,泡沫器官,巨人观,死后呕吐,口、鼻血性液体流出,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和死后分娩等。(1)尸臭:人死后3~6 h,肠管内的腐败细菌开始产生以硫化氢和氨为主的腐败气体,并从口、鼻和肛门排出,具有特殊的腐败气味,称为尸臭。(2)腐败气体、气泡和水泡:某些腐败细菌能产生大量的腐败气体,使各器官组织胀气,特别是胃和肠管,致使腹部膨胀。腐败气体窜入表皮与真皮之间,形成大小不等的气泡,称为皮下腐败气泡。这些气泡最初是孤立和散在的,逐步融合生成大的腐败气泡(putrefac-tive blister),且数量越来越多。当气泡内含有腐败液体时,称为腐败水泡。3~4 d,腐败气泡溃破,表皮剥脱,裸露出暗红色污秽的真皮。(3)尸绿:腐败气体中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生成硫化血红蛋白,透过皮肤呈绿色,称为尸绿。尸绿常在死后24 h开始出现,最初多见于右下腹部,因为回盲部细菌多,腐败快而早。随着腐败的进展,尸绿逐渐扩展到全腹壁及全身。局部尸绿易被误认为是外伤性皮下出血。(4)死后循环:尸体血管内产生的腐败气体,压迫血液使之流动,称为死后循环。这使得腐败细菌随血液散布至全身各器官,促进腐败的发展。(5)腐败静脉网:尸体内部器官及血管中的血液受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污绿色树枝状血管网,称为腐败静脉网。一般在死后2~4 d出现,早期多见于腹部和上胸部,逐渐扩展至全身。(6)泡沫器官:因腐败气体使尸体器官形成大小不等的海绵样空泡,称为泡沫器官,多见于肝、脾、肾等实质器官,在切面易于观察。病理切片上可见到较细小的空泡,组织结构难以辨认。(7)巨人观:尸体腐败扩展到全身时,尸体软组织内充满腐败气体使整个尸体膨胀,体积变大,面目全非,称为巨人观。表现为颜面膨大,眼球突出,口唇外翻,舌尖突出于口外,容貌难以辨认,颈部变粗,胸、腹部显著膨胀隆起,阴茎、阴囊高度肿胀,皮肤呈污绿色,腐败静脉网多见,皮下组织和肌肉呈气肿状,四肢增粗,有的手和足的皮肤可呈手套和袜状脱落。对巨人观尸体解剖时,除在尸体检验前拍照外,还可采取简易容貌复原法排放腐败气体,使尸体大致接近原貌,再次进行拍照,这在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时尤为重要。(8)死后呕吐和口、鼻血性液体流出:死后胃内容物因受腐败气体的压迫,从食管经口、鼻排出,称为死后呕吐。有时这种反流的胃内容物可进入气管和支气管,易被误认为是呕吐物误吸引起的窒息死亡。当腹腔内的腐败气体使膈肌上升而压迫肺时,可使积聚在气管、支气管腔内的腐败血性液体自口、鼻溢出,可能误认为是急性中毒、损伤或某些疾病所致的出血。(9)肛门、子宫、阴道脱垂和死后分娩:腹腔内大量腐败气体压迫骨盆底时,可使直肠中的粪便排出、肛门脱垂;可使妇女子宫、阴道脱垂。孕妇死后,胎儿因受腹腔内腐败气体压迫而被压出尸体外,称为死后分娩。如死后分娩发生于已被放入棺内埋葬的孕妇,则称为棺内分娩。4.影响腐败的因素 凡有利于腐败细菌孳生的因素均能加速尸体腐败;反之,则抑制腐败的发生发展。(1)环境因素:主要与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有关。腐败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0~35℃,此时尸体腐败快。温度过高,如50℃时,可使尸体干燥;过低,如0℃以下,可使尸体冻僵,从而阻止尸体腐败的发生发展。尸体处于干燥环境时,可因水分迅速蒸发形成干尸,腐败停止。水中尸体,如水温很低,腐败缓慢;若水温适宜,则腐败迅速,并易使尸体上浮。由于需氧菌引起的腐败较厌氧菌快,而大部分腐败细菌是需氧菌,故空气流通处的尸体腐败快;地面上的尸体比水中或土内的尸体腐败快。从水中打捞起的尸体,腐败发展更快。大致估计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在空气中放置1周的尸体腐败程度,相当于冷水中2周、土内8周。(2)尸体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和死亡原因。肥胖尸体较瘦弱尸体腐败快。幼儿尸体因含水分较多,腐败较成人快;老年人尸体腐败最慢;但新生儿尸体内细菌很少,腐败较慢。死因与腐败的关系密切,如猝死、机械性窒息等急速死亡的尸体,因死后血液呈流动性,腐败细菌易于繁殖和分布,腐败较快;大失血或脱水的尸体腐败较慢;产褥热、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和部分传染性疾病死者,生前体内已有大量细菌,所以尸体腐败快;中毒死者腐败的快慢依毒物种类不同而异,吗啡和氰化物中毒的死者腐败快,而砷、汞等金属毒物中毒的死者腐败较慢。5.法医学意义(1)根据尸体腐败的发生发展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的大致时间。(2)认识各种腐败现象,避免将其误诊为生前疾病和损伤。(3)腐败可破坏生前的损伤和病变。因此,要尽早检验尸体,防止腐败的发生;对已发生腐败的尸体,应尽量寻找损伤与病变,如不同部位的骨折、骨髓的硅藻检验、动脉粥样硬化、器官组织内存留的异物及某些毒物中毒等。(二)霉尸1.定义 当尸体处于适宜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在裸露的某些部位出现一层白色或灰绿色的霉斑,称为霉尸。如尸体位于沼泽地、密闭场所或冷藏时间较久均容易形成霉尸(图3-4,见插页)。2.表现 霉斑开始多见于颜面部的眼、鼻、口唇及其周围、颈部和腹股沟等处,以后逐渐向全身扩散。外观初期为斑点或细丝状,进一步发展可融合成片状。光镜下可见大量真菌孢子。3.法医学意义(1)根据霉尸可推测尸体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案情分析。(2)认识霉尸变化,注意与某些损伤和疾病相鉴别。(3)霉变尸体有时可能影响容貌,应注意进行个人识别。(三)白骨化1.定义 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后完全溶解、消失,毛发、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骨骼,称为白骨化。2.影响因素 尸体发生白骨化的时间主要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及埋葬处土壤的情况等,而尸体本身的因素影响较小。在地面旷野的尸体较土葬尸体的白骨化要快得多。暴露于空气中的成人尸体白骨化,在夏季需2~4周以上,春秋季为5~6周,冬季则需数月以上。埋于泥土中的尸体,一般3~4年发生白骨化。大约10年后骨骼才会脱脂干涸。动物对尸体的破坏,如夏天尸体因动物、昆虫的啮食,可加速尸体白骨化的形成。3.法医学意义(1)白骨化虽可破坏尸体软组织和器官的病变与损伤,但尸骨上的损伤痕迹有些可长期保存。(2)某些毒物(如重金属毒物)在骨髓或骨质内可长久保存,故仍可做中毒的化验检材。(3)死后白骨化时间不长的骨髓可用于硅藻检查。(4)骨骼在个人识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推测死者的性别、年龄和种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晚期尸体现象:毁坏型尸体